卷临天下2023届全国100所名校高三单元测试示范卷第四单元铝铁及其化合物

卷临天下2023届全国100所名校高三单元测试示范卷第四单元铝铁及其化合物,我们目前收集并整理关于卷临天下2023届全国100所名校高三单元测试示范卷第四单元铝铁及其化合物得系列试题及其答案,更多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试题及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考不凡

卷临天下2023届全国100所名校高三单元测试示范卷第四单元铝铁及其化合物

1、2023年全国一百所名校金太阳

2、2023年全国一百所名校卷临天下阶段考

3、2023届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英语4

【题目】(课内)阅读以下文言文,完成各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映带左右 映带:景物相互关联衬托

B.每览昔人兴感之 由:经过

C.不能之于怀 喻:比喻

D.一也 致:大致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为流觞曲水 臣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B.及其之既倦 用之趋异也

C.俯察品类盛 凡是州山水有有异态者

D.亦将有感斯文 圣人不凝滞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与贤者“一觞一咏”“畅叙幽情”以及“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充分感受到了生命的情趣和审美的愉悦。

B.第二段文字以抒情、议论为主,引出“死生”这一人生最重大的问题,抒发人生无常、情随事迁的伤痛之感。

C.末段文字主要写作者对死生之事发出兴尽悲来的感慨,最后阐明兰亭宴集的原因。

D.作者感到人世在变、历史在发展,由盛到衰、由生到死都是必然的,虽以“悲”字作结,但最终表达了他抗拒人生虚幻的执着努力。

试题答案

【答案】

1A

2B

3C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文言文词语含义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所要理解的文言文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本题要求选出“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B项,“每览昔人兴感之由”的意思是“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所以“由”的意思是“原因”;

C项,“不能喻之于怀”的意思是“不能明白于心(或:不能在心里明白)”,所以“喻”的意思是“明白”;

D项,“其致一也”的意思是“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所以“致”的意思是“情致,情趣”。

故选A

2本题考查考生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能力。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将所学教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外的语句中比较验证。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常用的文言文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本题要求选出“加点词的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A项,以:介词,把/以:与“为”结合,表示“认为”的意思;

B项,两个“所”都是所字结构。用在动词前,“所+动词”组成一个名词或者名词性词组;

C项,之:定语后置标志/之:结构助词,的;

D项,于:介词,引出对象,对/于:介词,表被动。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最后阐明兰亭宴集的原因”说法错误,最后阐明的是作序的缘由。故选C。

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一、关注词性差异。二、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三、理解用法本质。应该说大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四、结合具体语境。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

参考译文: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众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从自己的情趣思想中取出一些东西,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通过寄情于自己精神情怀所寄托的事物,在形体之外,不受任何约束地放纵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卷临天下2023届全国100所名校高三单元测试示范卷第四单元铝铁及其化合物

7.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880一1914年一战前夕,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加强了军备建设,尤其是俄德两国陆海军人数几乎翻倍,反映了一战前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矛盾重重,展开了军备竞赛,故选C项;英德矛盾是一战前后的主要矛盾,排除A项;通过军备人数对比可知,法俄军备人数明显多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排除B项;国家实力的变化涉及多种指标,单纯分析军备人数是无法得知的,排除D项。

17.论题:文明发展是国家制度与意识形态相融合的结果。(2分) 阐释: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正统地位,实现了思想与国家的有效对接,推动了社会发展,维护了国家统一,成为当时世界实力强劲的大国。同样,古罗马从共和国向帝国转变,与罗马法发展演变相对应,从而维系了罗马的统治,影响深远。进入中世纪后,国家权力与意识形态分离,导致西欧走向衰落;而汉代至18世纪前的中国,国家制度与意识形态相统一,使中国长期领先于西方。(10分)由此可见,国家制度与意识形态紧密结合,有助于推动文明的发展。(3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100所名校高考模拟金典卷答案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unfw.cn/7861.html

作者: admin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