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卷行天下全国100所名校

20231卷行天下全国100所名校,我们目前收集并整理关于20231卷行天下全国100所名校得系列试题及其答案,更多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试题及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考不凡

20231卷行天下全国100所名校

1、2023全国100所名校必修一答案吧

2、2019年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

3、2023届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卷英语答案选修一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传统中国对如何读书有过很多讨论,其中,朱熹的《朱子读书法》流传甚广,成为近世士子的读书指南,元代程端礼《读书分年日程》即以此为基础,后又演化出徐与乔《五经读法》、周永年《先正读书诀》等等。与前现代社会的诸种事情一样,读书之法也存在古今之变,这其中我们尤其应该注意的是,在儒学主导下的传统中国,古人读书不完全如现代社会那般是为了获取新的知识,如果仅仅从知识体量角度而言,那时候总量并不算大。《论语》首章讲“学而时习之”,这里的“学”是自己体悟觉醒的意思,所以古人说“古之学者为己”,而不仅仅是获取外在知识。所以,古人特别反对把读书只是当成“辞章记诵”来猎取功名,认为那样背离了读书的本意。朱子反复提倡读书要“涵泳”,读书应该做到使人“存心复性”“学以成人”并能“经世致用”。所以,在传统中国的儒学政教体系里,特别重视如何读书也就不奇怪了。

南宋陈善在《扪虱新话》中曾对读书法有个精辟总结:“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读书要“求所以入”,就是要孟子所说的能够“知人论世”,熟悉作者的语境和个人品性,这样才能“见得亲切”,真实把握原作者的意图,知道古人用心之处,以古人为师,矫正自己的言行,进行诚意正心修身齐家的自我治理,这样才能把书读进去。若只是读进去,而不知运用,成为词句的奴隶,那只能落得个“两脚书橱”的称号,这不是善于读书的人。要“用得透脱”,就是要能够立足于自己的时代和语境,把所读之书消化透彻,对自己所处的当下之世有仔细的考辨,认清时势,消化所读之书,这样读书才能达到经世致用的效果。

王国维也表达过类似的意思,《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王国维是从美学角度立言,意思其实是一样的。

在这个“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的过程里,读书人的主体角色值得认真思考,他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更不是游谈无根的夸夸其谈者,而是虚心涵泳,然后“博学、审问、慎思、明辨而躬践之”。读书的过程,是读书人在所读之书与现实之间进行不断对话和诠释的过程,读书人“入乎其内”,体会原书的精神,吸收书的营养,同时要能“出乎其外”,用之于天下国家。在这过程里,读书人自己的狭隘生命体验得到了扩充,即孟子所谓“养浩然之气”;同时,为改变现实,又必须对书进行创造性诠释和转化,使自己当下的生命和文化灌注到古书之中,使古书具有了生机活力,成为改造现实、规划未来的参考。

这个读书法有着鲜明的儒学特色,贯彻了儒学所强调的“学以成人”和“经世致用”思想,这也是与孟子提倡的士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社会存在方式相对应的。到了明代,从小学(明代叫社学)开始,到科举求官,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教科书,读书的过程是“证诸先觉,考诸古训,尊所闻,行所知”的历程,从小就开始这样反复训练,“日以义理浸灌其心”,长大了自然就可以达到使“心术归于正”的目标了。

(选自2018年11月26日《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程端礼、徐与乔、周永年的读书方法是在朱熹的《朱子读书法》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演化而来的。

B.孔子的“学而时习之”、孟子的“养浩然之气”、朱子的“涵泳”都是前人留下来的读书方法。

C.王国维认为,读书是“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的过程,要求读书人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

D.文章所述的各种读书法都有着鲜明的儒学烙印,并与孟子提倡的士人的社会存在方式一一对应。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段列举朱熹等人著述,分析古今读书的不同,得出传统中国儒学政教体系重视读书方法的结论。

B.南宋人陈善在谈论读书方法时将“见得亲切”和“用得透脱”两者有机联系在一起,具有思辨色彩。

C.文章的每一段都采用了引用的论证手法,起到了强化作者的观点、增强论证说服力和权威性的作用。

D.文章在围绕“读书的方法和意义”进行论证时,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进行了阐释和探讨,有理有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获取新知识、取得功名、矫正自我言行、改变现实、规划未来皆属传统中国士子读书的意义。

B.读书之法是存在古今之变的,但是用所读之书对所处的当下之世有考辨、有诠释仍值得倡导。

C.读书要想达到经世致用的效果,就必须知道古人用心之处,以古人为师,矫正自己的言行。

D.文章所论传统读书法,在现代社会看来有积极的参考、指导价值,但仍应以扬弃的态度来对待。

试题答案

【答案】

1A

2D

3C

【解析】

1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B项,扩大范围,据“读书人自己的狭隘生命体验得到了扩充,即孟子所谓‘养浩然之气’”可知,孟子的“养浩然正气”是读书的结果、意义,不是读书的方法。

C项,曲解文意,“要求读书人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表述有误,王国维的读书方法不是要求读书人怎么做,而是表达自己的观点。

D项,范围扩大,“与孟子所提倡的士人的社会存在方式是相对应的”表述有误,“这个读书法有着鲜明的儒学特色……这也是与孟子提倡的士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社会存在方式相对应的。”根据上文可知,“这个读书法”是指“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的读书法,不是各种读书方法与孟子所提倡的士人的社会存在方式是相对应的。

故选A

2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论证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D项,曲解文意,“按照历史发展顺序进行阐释和探讨”说法错误,全文的论述是历史时期交互出现的,不是按照历史发展顺序。

故选D

3本题考查理解作者观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C项,“就必须知道古人用心之处,以古人为师,矫正自己的言行”说法错误。原文中第2自然段中说“知道古人用心之处,以古人为师,矫正自己的言行,进行诚意正心修身齐家的自我治理,这样才能把书读进去”,这说明,仅仅是“知道古人用心之处,以古人为师,矫正自己的言行”,只能是“把书读进去”了。而后文中又说“立足于自己的时代和语境,把所读之书消化透彻,对自己所处的当下之世有仔细的考辨,认清时势,消化所读之书,这样读书才能达到经世致用的效果”,说明想要达到经世致用的效果,应该要“立足于自己的时代和语境,对自己所处的当下之世有仔细的考辨,认清时势,消化所读之书”。

故选C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

20231卷行天下全国100所名校

4.D【解析】据材料“颁布了一百多部宪法,执政者大多代表大地主和教会的利益”可知拉丁美洲虽然革 命成功,但新政府并非代表先进阶级的利益,现代化道路还需进一步推进,故选D项;据材料“执政者大多代表大地主和教会的利益”可知启蒙思想并没有落实,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革命后的执政者大多代表大地主和教会的利益,而非民族忧患意识,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到列强,排除C项。

16.(1)背景:德意日法西斯侵略扩张的加剧;世界各反法西斯力量有着共同的利益诉求;中英美苏等国领导人的斡旋。(6分) 地位:《大西洋宪章》体现了重建世界和平的决心,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联合国家宣言》壮大了世界反法西斯的力量,奠定了反法西斯胜利的基础,加速了反法西斯胜利的进程。(6分) (2)解说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争夺世界霸权.形成冷战的局面;柏林墙的修筑加速了德国的分裂加剧了美苏冷战对峙和世界局势的动荡不安: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东欧剧变,柏林墙倒塌,加速了德国统一进程;加快了美苏两极格局的瓦解,推动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12分) 【解析】(1)根据材料并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史实分析历史背景;根据“表示了反对纳粹暴政的决心”“反对德、意、日轴心国及其附庸……不单独同敌人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和所学知识分别分析《大西洋宪章》和《联合国家宣言》的历史地位。 (2)根据材料信息“使柏林成为冷战时期东西方对 抗的最前沿”“民主德国宣布从即时起开放边境……拆除了这个横在德国人中间的高墙”等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撰写。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100所名校高考模拟金典卷答案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unfw.cn/8067.html

作者: admin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